《自然·医学》: 大数据研究揭示了艾滋和癌症等共病的分子关联
发布日期:2025-09-07 21:18 点击次数:196
红枫湾APP:日前,个性化感染医学中心(CiiM)的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免费公开了他们发现的“感染HIV感染者为何常患有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共病的多种相关分子和机制”,以期其能能用于新的研究方法,助力更好地理解潜在病因,并开发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CiiM是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HZI)和汉诺威医学院(MHH)的联合机构,是荷兰多个研究中心协调开展的2000HIV多组学队列研究的参与者之一。
研究人员表示,HIV感染者常患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或癌症等非艾滋病相关共病。他们更容易出现体内慢性炎症,这导致他们衰老速度加快,预期寿命更低。通过这项大数据研究,我们希望找出这些致病过程背后的分子因素。
据悉,该研究基于来自1300多名HIV感染者的广泛多组学数据集,这些数据集是荷兰开展的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2000HIV研究)的一部分,包含基因数据、蛋白质数据和代谢数据等各类数据,可提供对不同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独特见解。
研究分析了另一个重要的分子数据层面——免疫反应强度。这反映了免疫系统在面对病原体挑战时的适应能力。过度的免疫反应会导致炎症,而炎症是HIV感染者共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免疫反应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研究人员将多组学数据与研究参与者的现有共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因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狭窄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寻找异常情况,例如基因或分子信号通路方面的异常。
研究不仅发现了一系列先前隐藏的与相应共病相关的分子模式和因素,还确定了有可能预测免疫反应强度的分子。研究人员因此能够绘制出一种分子图谱,可用于指导进一步的研究项目,例如研究某些基因或蛋白质在这一背景下的意义。
该研究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已在线公布,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项目。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是HIV共病研究领域中首个采用多组学方法的研究。单个分子生物学层面已经能揭示很多信息。然而,只有通过比较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层面,我们才能发现全新的因素和关联,这些因素和关联可作为未来开发新型疗法的起点。
在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还有另一项有趣的发现:无论是HIV感染者还是对照组的HIV未感染者,NLRP12基因的一种特定变异体(该基因参与调节细胞炎症过程)会导致炎症水平特别高。因此,携带这种基因变异体的人似乎普遍更容易出现高炎症水平和相关疾病。
下一篇:没有了